长期腹胀引起侧向发育型肿瘤

来源:  作者:   内镜管理系统      2023-07-20 10:44:28

 长期腹胀引起侧向发育型肿瘤(图1)


姚奶奶,已经68岁了。一年前,她接受了大肠多发息肉内镜下息肉切除手术。内镜管理系统然而,最近她因为长期腹胀症状再次入院就诊. 杨士彦博士,一位资深副主任医师,担任了姚奶奶主治医师,并建议她再次进行肠镜,以找到明确病因. 他和他团队做了充分准备工作,为姚奶奶进行了肠镜。在直肠部位,他们发现了一处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大小约为6cmx6cm. 这种规模侧向发育型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常见.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是一种起源于大肠粘膜隆起型病变. 与大肠癌相比,这种病变很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是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 因此,它被称为侧向发育型肿瘤. 这种肿瘤直径通常在10mm以上,最早由学者工藤英首次提出。侧向发育型肿瘤与大肠癌密切相关,其恶变潜能甚至比腺瘤息肉更高. 它多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和盲肠. 一些大型研究表明,侧向发育型肿瘤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合并结直肠癌比例在8.4%到52.5%之间不等. 一些实际病例还表明,侧向发育型肿瘤甚至可以在3年内发展成为进展期结直肠癌. 由于侧向发育型肿瘤在癌变前很少引起临床症状,因此患者很难察觉到它存在. 再加上它沿黏膜表面匍匐生长,生长初期与周围黏膜没有明显差别,不像腺瘤息肉那样容易被观察到. 即使是经验丰富内镜医生,内镜管理系统也有一定漏诊率. 此外,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变率较高,发展速度也很快。可以说,侧向发育型肿瘤是结直肠息肉中“伏地魔”。

一旦发现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就需要尽快积极治疗。通常有两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内镜下切除和外科手术。由于其特殊生长方式(侧向生长),大多数侧向发育型肿瘤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来治疗。内镜下切除主要有三种方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其中,ESD是最常用、切除最彻底、疗效最好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姚奶奶病变范围较大,周围黏膜下血管丰富,如果切口深度和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发生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因此,对医生技术要求极高。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并制定全方位预案后,杨士彦博士团队成为患者进行了ESD术治疗. 为了防止术后可能发生迟发出血和穿孔,他们在术后安置了一根胃管作为代替管措施.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绒毛管状腺瘤,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基底缘及侧切缘阴. 经过杨士彦博士团队精细化手术治疗,姚奶奶病变得到了治愈切除效果,使她免受了外科手术痛苦. 术后,姚奶奶一直没有出血、腹痛等不适症状,并且没有出现并发症.

总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是一种临床上不常见但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病变. 一旦发现,尽早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 内镜下切除是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其中ESD是最好选择. 然而,对医生技术要求极高,术后并发症风险也较高。通过合理手术方案和精细化手术作,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让患者免受外科手术痛苦.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并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复发或恶变情况. .

智轩互联提供内镜管理系统全面解决方案免费试用
咨询在线QQ
服务热线
19958963957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系统演示